刘彦晶
简介:内分泌代谢病与消化病科负责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吉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肝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消化整合医学分会副会长等。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脾胃病、肝胆病等内科疾病诊治和研究工作。
擅治:各种急慢性胃炎、食道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各种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
出诊时间:周一、二、五全天,周三、日上午
出诊诊室:A、A
四季更替,我们在饮食上需注意些什么?
《记·内则》曰: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注:酸苦辛咸,木火金水之所属。)多其时味,所以养气也。四时皆调以滑甘,象土之寄也。孙思邈曰:春少酸增甘,夏少苦增辛,秋少辛增酸,冬少咸增苦,四季少甘增咸。《内则》意在乘旺。孙氏意在扶衰,要之无论四时,五味不可偏多。《抱朴子》曰: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味克五藏,乃五行自然之理也。凡言伤者,当时特未遽觉耳。
01
春天
春天吃酸春季多吃酸味的食物,如含维生素C的食物和有机酸的水果,以及糖醋和酸辣类的菜肴等。科学研究发现,这些酸味食物中含有某种物质,能够成倍地提高钙、铁、锌等无机盐的吸收率。
02
夏天
夏天吃苦夏季天气炎热,而苦味的食物,如苦瓜、油麦菜等,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适量摄取此类食物对身体有益。
03
秋天
秋天养肺秋季气候干燥,天气转凉,是滋养肺气的时机,少食辛辣的食物,如姜、蒜等,多食提高免疫力,又可增强血液循环的食物。
04
冬天
冬天养肾冬季天气寒冷,属水,主肾经,是滋养肾的好时机,因此,此时应多吃一些口味重的黑色食物,如木耳、黑豆、芝麻等。
二、了解食物的属性
01
平性食物
1.谷类:大米、玉米、红小豆、黑豆、扁豆、蚕豆、白豆、花生、花生油、黑芝麻。
2.干果干菜类:白果、百合、木耳。
3.水果类:葡萄、栗子。
4.蔬菜类:西红柿、胡萝卜。
5.肉蛋奶类:猪肉、牛肉、牛肝、牛肚、牛奶、鸡蛋、羊肺。
6.水产品类:鲤鱼、鲫鱼、海鳗鱼、鳖、海蜇。
7.其他类:山药、地瓜、枸杞、芋头。
02
温性食物
1.谷类:高粱米。
2.蔬菜类:大葱、茴香。
3.调料类:大蒜、生姜、醋、花椒。
4.水果类:山楂、金桔、甜橙、桃、荔枝、杨梅、杏、樱桃。
5.肉类:鸡肉、鸡肝、羊肉、羊肚、羊肾、羊骨、羊油、羊奶、牛骨、牛油、鹿肉。
6.水产品:海参、海虾、带鱼、鲢鱼、鲩鱼。
7.酒类:*酒、葡萄酒、啤酒、米酒。
8.其他类:大枣、人参、木瓜、南瓜、炒干果。
03
凉性食物
1.谷类:小麦(味甘甜性凉,皮寒肉热。皮和肉一同磨粉称为全麦面,性在微凉与平之间。但是,小麦去皮磨为精白面后,变为热性)、大麦、绿豆、豆腐、芝麻油。
2.干菜类:磨菇。
3.蔬菜类:茄子、冬瓜、丝瓜、*瓜。
4.水果类:梨、橙子、桔子、苹果、芒果。
5.肉蛋类:羊肝、牛蹄、鸭肉、鸭蛋、鸡蛋清。
6.茶类:茶叶、茶油。
04
寒性食物
1.茶类:普洱茶。
2.水果类:柿子、猕猴桃、西瓜。
3.蔬菜类:苦瓜、莲藕。
4.海产品:海带、海藻、海螺。
5.肉类:羊蹄、鸭血。
三、我们该如何选择食物
01
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食物
身体内寒气较重、气血两亏的虚弱之人不分季节,要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牛肉、羊肉、洋葱、韭菜、生姜等,这样身体才会产热,使机能兴奋、增加活力,血脉畅通。现在的人吃的食物普遍性凉,又大量使用空调等降温,所以寒凉体质的人居多。
如果身体内热大,精力旺盛,就不用吃太多温热性质的食物。吃多了会燥热、上火,机能过于亢奋,所以要适当地选用一些寒凉的食物来进行平衡。春天吃酸春季多吃酸味的食物,如含维生素C的食物和有机酸的水果,以及糖醋和酸辣类的菜肴等。科学研究发现,这些酸味食物中含有某种物质,能够成倍地提高钙、铁、锌等无机盐的吸收率。
02
配合气候变化选择食物
气候的变化说到底就是温度的变化,所以,温度高时人要多吃寒凉的食物清热,温度低时要以温热的食物保暖祛寒。现在的夏天,室内多有空调,可人们犹不满足,仍然贪吃寒凉之物,所以,部分人群身体内的寒湿比较明显。
冬天气候寒凉,理应多吃温热的食物保暖,可室内又因为大量使用暖气、空调,使空气燥热,于是人们仍是贪喝冷饮,这样做是不适合的。
内分泌代谢病与消化病科
内分泌代谢病与消化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诊疗中心,开展常见的内分泌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甲状腺疾病、内分泌失调及亚健康调理等;各种胃肠疾病,各类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肝癌、胆囊炎、胆石症等。科室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开展针灸、中药封包、穴位敷贴、中药药浴、中药灌肠、耳穴、中医定向透药、偏振光照射等治疗。科室致力于构建中西并重、优势互补的现代诊疗模式,为造福更多患者贡献一份力量。来源:内分泌代谢病与消化病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