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betexion/pixabay)
想在黑夜中也能根据热信号“看”到别人,但又不想戴夜视镜?未来某天,生物技术可能真能实现你的间谍梦:研究人员已经研发出了一种可注射纳米天线,能让小鼠看见超出它正常视觉范围外的红外光。相关研究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和所有哺乳动物一样,人类只能看到可见光谱中的光,包括彩虹的所有颜色。这种限制源自我们眼睛中的感光器,它只能检测到波长在~纳米左右的光,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看不到波长更长一点的红外光和近红外光。
这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我们总是很好奇:有没有什么方法或技术能让我们看见近红外或红外光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薛天说道。
(图片来源:sibya/pixabay)
薛天联系了麻省大学(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医学院的同事韩纲,韩纲设计了一个非常微小的设备,他称之为“上转换纳米粒子”(up-conversionnanoparticle)。韩纲:“我们研发出了一种纳米粒子,即所谓的上转换纳米粒子,能被这种近红外光有效地激活。”
他们接下来在小鼠身上测试了这一系统,纳米粒子会自动附着在小鼠视网膜中的光感受器上,吸收红外光并将其转换为可见的绿光。韩纲:“这种绿光能被视网膜细胞吸收。”然后大脑会将它处理成常规的可见光。
这种增强后的“超级视觉”不仅能让动物看见红外光,还能让它们区分不同的红外模式。例如,它们能学会沿着特殊的水平而非垂直的条纹行进,而这些条纹是对研究人员本身不可见的模式。
这甚至让薛天略感不安:“在进行实验时,我们会有些毛骨悚然,因为如果在不戴夜视镜的情况下向动物门展示测试模式时,实际上我们自己的眼睛无法看到任何的近红外光,但注射了纳米粒子的动物就能看到,还能利用这些红外模式非常准确和有效地做出反应。”
增强的红外探测能力似乎并没有干扰或取代动物自身具有的视觉能力,韩纲说:“经过处理的小鼠在白天也能感知这种光的模式,这表明纳米粒子也能与传统的可见光模式平行工作。”
(图片来源:InspiredImages/pixabay)
这项技术除了应用在*事或执法之中,甚至还可能为色盲症患者提供解决方案。薛天表示,最重要的是,它不需要电池。这项新的纳米粒子技术是隐形的,且无需外部电源。纳米粒子本身就能直接被红外光激活。这种纳米粒子能保持长达两个月的活性,未来某一天,类似的红外光增强视觉或许能让人类突破自然的视觉限制,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
翻译:紫外光
审校:王昱
引进来源:科学美国人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