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大家都认真填报志愿,但每年都有不幸发生,有些时候,即使考生的分数达到投档线,也可能出现被退档的情况,仔细的家长都会发现,每年在龙招港上都会出现征集志愿,这种征集志愿对谁征集啊,如果已经录取了,还会参加征集吗?肯定不会呀。征集志愿的都是达线脱档了的同学。这是让人很闹心的事情。那为什么会出现高分落榜或达线退档?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策因素;二是人为因素。
主要表现有三种情况:
()考生总分高于院校录取线而没有达到专业线并且不服从调剂。
(2)高考总分达到相应批次录取线,但相关科目较差或因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要求而予以退档。
(3)因各院校投档线的人数都比实际录取的新生多20%,因而投档线上的“边缘生”,很可能遭遇进档后退档的风险。这种情况稍好一点,因为咱分不够,退档也是正常。比如一本线年一本线,咱考,还不想去甘肃等地方,那退档很正常,有这个心理准备。怕就怕那种分还挺高但没报好的退档。因为退档后参加征集志愿那种焦虑一般人受不了,而且征集志愿的学校相对较差,即使录取也比正常录取的分数高了不少。
为了避免甚至杜绝脱档,咱们应该怎么办呢?要掌握2种退档类型及预防对策。
为了避免甚至杜绝脱档,咱们应该怎么办呢?下面讲一讲2种退档类型及预防对策。
.策略性脱档
对于一些同学来说,可能在某一批次时报考学校或专业不理想,在报考志愿时采取了“退后策略”。比如一些高考成绩能够填报一表A的同学,立足在一本B段或二本中填报较理想的学校。为了达到“学校退半步,专业进大步”的目标,特意不填报一表A,或者填报较高学校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这种情况下脱档就是策略性策略性脱档。
因为策略性脱档是在咱们预期范围之内,所以这种脱档对咱们影响不大。而下面的脱档情况,咱们就应该认真研究,力争做到彻底避免。因为一旦脱档,那真的是后果很严重。
2.*策性脱档
投档比例暗藏风险:高校招生实行按比例投档的办法,全省批次省控线是按20%比例划出,各个招生院校在录取中实行不超过05%投档比例。
这种录取*策就意味着考生达线未必被录取,也就是说上线考生至少存在5%。比如你上一本线了,又在后面5%内,从理论上讲是没有录取机会的。
预防对策:
①“边缘生”可以选择哪些往年首轮投档不满额的院校。
②专业上不要过分挑拣并尽可能服从调剂。
③所报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数余量。
④不能用录取院校的最低分来判断是否能达线。
3.极度不认真脱档
每年都存在一些考生对志愿填报极度不认真的现象,不认真研究所报院校的《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没有清楚明白专业报考的条件。对报考资格、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不了解,盲目填报引起脱档。
预防对策:熟悉体检标准和特殊院校招生录取条件,如身高、听力、色弱、色盲、肢体、口吃、性别,男女录取比例等,避免误闯“红灯”。比如有些学校有些专业,限招男生,咱看也不看,女同学咱就报了,那肯定退档。
4.所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达不到要求
许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并且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和语言类专业。
如外语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要达到5分;录取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语文成绩达到05分;录取到经济类专业数学成绩至少要达到00分等。
一般来说,文史类专业、外语类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对语文、文综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理工类专业对数学、理综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一些。
医学类专业、对化学、生物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外语、处贸专业,对外语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都有一定要求。
预防对策:报考时一定要看清楚所报院校的要求。还有对语种提出要求的,填报时都必须认真细致。
5.参考院校往年录取最低录取线
目前绝大部分大学,如天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录取专业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这种完全凭分数定胜负的办法,就是淘汰低分数的学生。
假如你参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选。最低录取分往往就是最后一被录取考生的分数,有时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门)专业与最高(热门)专业间的分数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间。
预防对策:参考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
点击下方扫码免费